澳大利亚扩建港口应对中国54万吨订单,加拿大农民仓库发愁,75.8%保证金断了财路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02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前言

同样是油菜籽出口大国,澳大利亚正忙着扩建港口应对中国订单,加拿大农民却在仓库里看着成吨油菜籽发愁。

两国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发生戏剧性反转,一个份额暴涨,一个市场近乎归零,美方突然审查AUKUS,特朗普一口气收割两国

这种天壤之别是如何造成的?奥克斯面对此情此景又该如何招架?

657

54万吨订单让澳洲港口不夜天

10月中旬的一个深夜,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灯火通明,港口调度员李华忙得脚不沾地,电脑屏幕上闪烁着9船油菜籽的装载时间表。

"中国客户这次下单54万吨,我们的装载能力几乎要达到极限了,"他一边核对潮汐时间,一边安排船期。

展开剩余90%

这批订单让整个港口都忙碌起来,码头工人开始24小时轮班,装载机械连轴转,54万吨是什么概念?堆起来相当于三个足球场那么高,价值超过3亿澳元。

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,景象截然不同,油菜籽种植户约翰·史密斯站在自家仓库里,望着成山的金黄色油菜籽长吁短叹,"去年这个时候,中国采购商的电话能把我手机打爆,今年呢?连个询价的都没有。"

数据更能说明问题。2024年前9个月,澳大利亚对华油菜籽出口从去年同期的15%暴涨至35%,而加拿大的份额则从55%暴跌至12%,4万名种植户平均损失3-5万加元。

温尼伯商品交易所的油菜籽期货价格应声下跌18%,创下近三年新低,"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,也就一年的时间,"当地农业合作社主席无奈地说。

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让人深思,同样的商品,同样的质量,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?

一个拥抱中国,一个追随美国

答案要从两国领导人的政策选择说起,2023年底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做出一个关键决定,面对国内经济下滑压力,他选择主动向中国示好,开始修复因前任政府反华政策而恶化的中澳关系。

"我们不能让意识形态绑架经济利益。"阿尔巴尼斯在议会发言中明确表态,这个180度大转弯并不容易,但效果立竿见影。

中澳外交部门重启对话机制,贸易部长访华签署新的植物检疫协议,澳大利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合作的诚意。

反观加拿大,卡尼政府却选择了另一条路,2024年6月,加拿大跟随美国脚步,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%关税。

"我们必须与盟友保持一致。"卡尼在记者会上如是说,这种"死抱美国大腿不撒手"的做法很快招来反制。

8月中旬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.8%保证金,长达近一年的反倾销调查结果显示,加拿大确实存在倾销行为,对中国本土产业造成实质损害。

这一招打中了加拿大的软肋,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,更是加拿大最依赖的买家。

仅2024年上半年,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就接近25亿加元,75.8%的保证金,相当于直接堵死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。

农业部长麦克唐纳不得不承认,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,但他话说得很谨慎:"还要兼顾其他行业的利益。"

一步走错,满盘皆输。这就是两国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。

75.8%保证金背后的精准计算

中国的反制手段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性,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,而是一年调查的科学结论。

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的专家们,用整整365天时间收集证据、分析数据、听取各方意见。

调查发现,加拿大油菜籽以低于正常价值15-20%的价格倾销,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油料产业造成冲击。

75.8%这个数字,是根据倾销幅度和损害程度精确计算出来的,不多不少,正好封堵倾销行为,更精彩的是中国展现出的全球采购调配能力。

8月中旬,就在对加拿大征收保证金的同时,中粮集团悄然下了澳大利亚5万吨油菜籽的订单。

一个月后,9船54万吨的大单接踵而至,"东方不亮西方亮",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魅力。

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,全球市场从来不缺替代者,除了澳大利亚,乌克兰、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份额也在上升。

2024年前三季度,中国油菜籽进口总量达680万吨,供应结构更加多元化,"我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。"中国农业农村部官员表示。这盘棋的精髓在于既保障国内供应,又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政策目标。

南方沿海的压榨厂排产表已经更新,日压榨量从1.2万吨提升至1.5万吨,"如果加拿大货源长期缺席,我们照样够用。"某大型压榨企业负责人底气十足,这种精准反制让加拿大彻底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。

不是中国离不开加拿大,而是加拿大离不开中国市场,议会预算办公室的评估显示,油菜籽贸易受阻将拖累GDP增长0.2个百分点,20万个就业岗位和430亿加元产值,这个代价太沉重了。

示范效应正在全球蔓延

澳大利亚的成功转身,正在产生深远的示范效应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华政策。

"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"这句话在国际关系中同样适用,数据最有说服力。澳大利亚对华农产品出口2024年增长42%,贸易额突破200亿澳元,不仅是油菜籽,小麦、大麦、牛肉、龙虾等产品都重新回到中国餐桌。

更重要的是,这种务实合作让澳大利亚在应对美国压力时有了更多回旋余地,今年6月,特朗普政府突然审查AUKUS同盟,要求澳大利亚大幅增加国防开支。

面对这种"一口气收割两国"的霸道做法,阿尔巴尼斯显得相对从容,"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。"他在议会答询时如此回应。

这份从容来自哪里?来自与中国的稳定合作关系,经济基础决定外交空间,这个道理在澳大利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反观加拿大,处境就尴尬多了,一边是美国的持续施压,要求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一致。

一边是国内农业部门的强烈抗议,要求政府调整政策恢复对华贸易。

"用油菜籽换汽车"的呼声在加拿大越来越高,但卡尼政府左右为难,既不敢完全得罪美国,又无法承受农业损失。

这种两头不靠的困境,正是追随式外交的必然结果,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指出,贸易多元化是应对单一依赖风险的必然选择。

"合作共赢vs对抗双输",这个选择题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各国政府有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。

从全球趋势看,更多国家正在寻求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,既不愿意完全选边站队,也不想错失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。

这种理性务实的态度,也许才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最佳生存策略。

结语

从澳加两国的不同命运可以看出,在多极化时代,务实合作比意识形态对抗更符合国家利益。

随着中国等新兴大国影响力提升,更多国家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,寻求更加平衡的发展路径。

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,各国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护自身利益?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国家深思。

#亚太瞭望台#

发布于:河南省